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Microchip Technology预测四季度净销售额和利润低于预期,汽车行业库存过剩拖累需求

2025-02-08 00:12:54
今日美股网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 文章内容导读Microchip财务表现:四季度预期低于华尔街预期汽车行业库存过剩影响芯片需求,需求疲软或持续至上半年Microchip的应对策略:审慎而紧迫的调整NXP半导体同样预告业绩下滑,同行现需求疲软迹象专家点评编辑总结名词解释今年相关大事件Microchip财务表现:四季度预期低于华尔街预期芯片制造商Microchip Technology于周四发布...

文章内容导读

Microchip财务表现:四季度预期低于华尔街预期

根据TodayUSstock.com报道,芯片制造商Microchip Technology于周四发布的财报预告显示,第四季度的净销售额和利润将低于华尔街的预期。公司预计由于汽车行业客户仍在消耗过剩库存,需求将保持低迷。

这使得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Microchip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了近5%。Microchip预计第四季度净销售额将在9.2亿至10亿美元之间,而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为10.6亿美元。

此外,公司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5美分至15美分之间,而分析师的预期为27美分。

汽车行业库存过剩影响芯片需求,需求疲软或持续至上半年

在疫情期间,汽车制造商大量囤积芯片,以防止供应短缺。然而,由于需求低迷,当前却面临库存过剩的局面。分析师预计,由于高库存和需求疲软,汽车行业的疲软情况将持续到2025年上半年。

Microchip首席执行官Steve Sanghi表示:“尽管我们看到客户和渠道合作伙伴的库存大幅下降,但我们认为修正周期尚未完成。”

Microchip的应对策略:审慎而紧迫的调整

Microchip表示正在采取“审慎而紧迫的方式”来评估公司各个方面的业务,并实施必要的调整,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高层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品供应策略。

NXP半导体同样预告业绩下滑,同行现需求疲软迹象

除了Microchip,同行NXP半导体也于周一发布预告,预计其第一季度的收入将低于分析师预期,这也反映出来自工业和汽车客户的芯片需求疲软。

这两个公司的财务预警标志着整个芯片行业正在经历低迷的需求期,尤其是在汽车和工业领域,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

专家点评

“Microchip和NXP半导体的业绩预告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在库存调整和需求疲软之间的困境,尤其是在芯片供应链中。”

— 市场分析师 张志强(2025年2月6日)

“由于汽车行业需求持续疲软,预计更多芯片制造商将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Microchip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仍需观察。”

— 半导体专家 李大伟(2025年2月6日)

“尽管Microchip采取了积极的调整措施,但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和需求不足,公司的复苏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 投资顾问 王立(2025年2月6日)

“NXP和Microchip的情况表明,芯片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和客户库存管理问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挑战。”

— 行业分析师 赵辉(2025年2月6日)

“随着汽车行业需求的恢复,芯片供应商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机会,但短期内,行业仍将面临库存过剩的挑战。”

— 经济学家 李娜(2025年2月6日)

编辑总结

Microchip与NXP半导体的财务预告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和芯片市场的严峻形势。随着汽车制造商继续处理库存过剩问题,芯片需求预计将保持疲软,至少在2025年上半年会继续影响行业表现。尽管Microchip正在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但行业整体低迷的趋势仍难以短期内扭转。

名词解释

  • 净销售额:公司在扣除退货、折扣等费用后的实际销售收入。

  •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剔除一次性费用或收益后的每股利润,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

  • 库存过剩:由于需求不及预期,企业库存积压,导致过剩。

  • 芯片需求疲软:芯片制造商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面临的销售困境,通常表现为客户订单量下降。

今年相关大事件

  • 2025年1月:Microchip和NXP半导体发布财报预告,预计需求疲软将持续影响芯片收入。

  • 2025年2月:Microchip宣布其第四季度净销售额预期低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 2025年2月:汽车行业普遍面临库存过剩问题,预计芯片需求将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低迷。

来源:今日美股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